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 首 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成果 > 正文

“中高本联动”模式下“训学研”融合型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人:路恒发布时间:2022-09-28

一、  成果背景及主要内容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打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基础的同时,为运动员就学、就业创造条件。为满足“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背景下社会对运动训练人才的旺盛需求,并解决以退役和现役运动员为主体的各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重训练、轻教育”的问题,培养兼具较高运动技术水平、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专门型人才。

上海体育学院作为我国唯一同时承担体育中职、体育高职、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就已创造性地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回归教育”的理念;培养目标从单纯的追求竞技体育的政治价值转到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为此,学校自2012年起开始探索“中高本联动”模式下“训学研”融合型运动训练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这一探索高度契合了新时代国家对新型体育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 

经过两个奥运周期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569vip威尼斯游戏运动训练专业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并形成了系列专业教学、训练及人才培育成果。主要在于:(1)实现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三个层次运动训练专业在培养方案衔接、师资队伍共享、科研攻关协同、实习实训统筹等方面的联动,开展多层次运动训练人才衔接培养,满足社会对优秀运动员、青少年教练员、体能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运动训练人才的多元化需求;(2)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多元构建“政府引导、学校牵头、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训学研”人才培养平台,将国家队奥运科技攻关、体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健康师公益服务等工作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人才培养特色;(3)在针对运动训练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设置对接行业需求、培养规格对接岗位标准、教学体系对接能力矩阵”的“三层级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实用性;(4)依托一体化“训学研”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教师进平台争项目、学生进项目做实践、教学进实践促能力”的“三要素进入”改革人才培养方法,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社会服务,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解决运动训练人才培养中重比赛、轻育人的问题

我国体育中职和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过于重视学生竞技比赛成绩,而轻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未能认识到以体育人的重要性,重体育、轻德育,忽视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及长远职业发展。

解决办法:(1)发挥上海体育学院国内唯一同时承担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优势,通过培养方案衔接、师资队伍共享、科研攻关协同、实习实训共享等方面的联动,在培养高水平优秀运动员的同时满足社会对运动训练人才的多元化需求。(2)充分挖掘发挥竞技体育特色资源,打造竞攀品牌系列育人产品;2020年以来,竞攀书院中华体育精神主题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徐寅生、陶璐娜、徐莉佳、钟天使、火亮、庞佳颖、钱震华等体育名家、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纷纷走进冠军讲堂开讲竞攀微课,展示体育人的爱国敬业精神。(3)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重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充分挖掘竞技体育所蕴藏的爱国主义、民族强盛、拼搏奉献等内涵,让德育渗透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知识讲授、技能传授和道德教化齐头并进。

2. 解决运动训练人才培养中重训练、轻学习的问题

就中职及高职的运动训练专业的优秀运动员学生而言,需要面临较为尖锐的学习与训练相冲突的问题;高强度的训练、备战及比赛占用大量文化课的时间,致使运动员学习过程零散、学习效果差强人意;相反,理论知识积累不够、理解深度欠缺又直接影响对训练方法、技能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思考,反噬训练成效。

解决办法:(1)提高入学考和毕业考的文化课成绩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2)按照训练竞赛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安排教学周期,使用学年周期制取代传统学期制;我们优化教学内容、提炼教学重点,并对部分课程分层次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提升了教学效果;(3)根据人体运动应激与恢复规律安排教学和训练活动,使用“清晨训练+白天学习+傍晚训练”模式取代“清晨早操+上午学习+下午训练+晚上自习”模式;(4)采用集中授课与送课上门相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查漏补缺,实现“亦读亦训,学训并重”,完成“运动员学生”向“学生运动员”的转变。对于常年跟随国家队外训的学生,我们制作了几门专业核心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社会体育学》)和通识课(《应用文写作》、《体育英语》)的“微课程”,以知识点讲解串联整门课程,5分钟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契合运动员学生的高效专注度时长;此外,我们还在暑假、寒假期间,组织教师上运动队送教服务,弥补课程缺失的同时,教师“看训、谈心”了解运动员训练日常及心理状态,以更好的发现并解决教学育人过程中的问题。

2019教师技能石月

石敏微课获奖

3. 解决运动训练人才培养中重专项、轻专业的问题

大量体育中职和高职院校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培养的片面理解,将运动员培养等同于运动训练人才培养,将运动竞赛成绩好等同于成功;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仅具备专项技能,缺乏体育学大学科的整体认识与知识储备,只懂训、不懂学和研,“训学研”无法真正融合。

解决办法:(1)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构建复合型支撑保障团队,多举措提升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从选材、训练、营养、恢复、防伤多角度介入提高优秀运动员成材率;我院组建教师+学生团队服务高水平运动队,为国家三对三篮球队、国家钢架雪车队、奥运-残疾人高山滑雪等9支国家队和多支上海队提供相关科技支撑工作,并建立“我国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训练质量监控系统”,协助多支国家队在里约和东京奥运备战周期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服务、科技保障竞技运动一线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体医理”三方面融合型技能和素养。

IMG_256

7b9074dbf39d34dbf26676a600bd173

2)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多元构建“训学研”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开发职业技能课程、开展岗位资格培训、开拓行业实习资源;全面推进“双证融通”;有机结合、衔接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积极打造国内外公认的“运动健康师”、“运动营养师”、“物理治疗师”、高级体能教练(CSCS)、私人体能教练(CPT)、运动表现专家(EXOS)、儿童青少年体能教练及体育运动单项协会教练的认证工作,提升学生专业资质水准。

3)开辟以研促学再助训的新路径,依托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成立上海运动健康促进现代产业学院和上海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知识更新,指导运动实践。

7f87727531e05b6fc26411ea3397261 IMG_256

三、成果的创新点

1.模式创新:首创“中高本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满足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

针对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对运动训练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衔接培养方案、共享师资队伍、协同科研攻关、统筹实习实训等方面的联动,首次提出分层次衔接培养。中职着重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有技能”的专门型运动训练人才,高职着重培养“会示范、会解释、会实操”复合型运动训练人才,应用型本科着力培养“懂体育、懂人体、懂分析”融合型运动训练人才, 首创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钟天使、胡建关等优秀运动员和曹忠荣、钱震华等知名教练员。

2.路径创新:建立“训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较好解决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的特色性问题。

一是针对运动训练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学训”矛盾,在教学、训练、生活中组建复合型育人团队,打通了教学、训练、比赛、培训、实习等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环节,实现“亦读亦训,学训并重”,完成“运动员学生”向“学生运动员”的转变。

二是针对运动训练相关行业工作场景广、岗位种类多、综合要求高的特点,在专业设置对接行业需求、培养规格对接岗位标准、教学体系对接能力矩阵的基础上, 鼓励教师进团队申项目、学生进项目做实践、教学进实践促能力。

三是结合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社会服务需要,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主动融入运动训练相关行业的培训、管理、服务和创新体系。多名教师和教练受聘担任国家队科研团队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讲师、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讲师等,主持“科技冬奥”、“主动健康”等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实现专业紧跟产业、科研反哺教学,在支撑行业发展的同时服务国家战略。

3.方法创新:形成了“德技两相长”的人才培养方法,较好解决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的持续性问题。

一是重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充分挖掘竞技体育所蕴藏的爱国主义、民族强盛、拼搏奉献等内涵,让德育渗透贯穿教学和训练的全过程,使知识讲授、技能传授和道德教化齐头并进。

二是制定教师轮岗制度,鼓励教师深入运动训练相关行业一线,持续提升教师的科研和实践能力,通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引领性的课程体系,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系统培养中懂知识、实践训练中精技能、项目服务中修道德。

IMG_256 IMG_256

三是率先实施“导员+导师制,通过辅导员教育引导和行业导师示范引领,加深学生对“身心一统、兼蓄竞攀”校训的理解,形成“德技两相长”的人才培养方法。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运动训练人才

在“中高本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下,569vip威尼斯游戏在竞技体育领域先后涌现出了奥运会冠军钟天使、全运会冠军胡建关、李泉龙、张海坤等多名优秀运动员,学校教练员潘峰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运动员训练实效性显著提高,人才培养周期显著缩短,多年来为上海队和国家队输送了一大批文武双全的高素质运动员。此外,569vip威尼斯游戏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加强中职和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批“大师”级优秀教练,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学院派的典型代表,多名教练员成为总局教练员岗位培训专家,成为“教练的教练”。

2.引领了全国运动训练人才培养方向

“中高本联动”模式下“训学研”融合型运动训练人才培养模式有力促进我国体育类职业教育专业建设。569vip威尼斯游戏在国内率先开设体育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丰富了我国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类型,确立了运动训练人才培养标准。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运动训练人才培养发展的需求和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通过校企资源整合、国际标准对接、多方联动办学等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双技能、校企双主体、教师双结构、教育双制度”,打破高校与企业间的区隔围墙,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高水平运动训练人才的培养,对我国体育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同时此模式为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动训练人才支撑并初步建立高水平运动训练人才基础。

3. 助推了体育事业发展

569vip威尼斯游戏通过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字号运动项目协会建立战略合作,成立运动项目学院,培养的运动训练人才累计服务高水平运动员达到3000多人。多年来,569vip威尼斯游戏积极助力大众体育事业发展,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的中高层技术骨干,2012级优秀毕业生周舸同学担任乐刻健身嘉定和普陀片区区域经理。同时,569vip威尼斯游戏教师为上海市下属7个区级体育局提供200余课时的科学化训练专题讲座,惠及千余名二、三线教练员。先后为包括诸多奥运会和全运会冠军在内的800名上海竞技体育运动员提供体能康复训练服务。

 

4. 获得了较大社会影响

学校师生长年服务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一线,社会反响热烈,好评如潮。“社区健康师”创新型社会服务项目甚至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国家卫健委和体育总局领导的关注。569vip威尼斯游戏师生取得的成绩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广播电视台、腾讯、网易、凤凰新闻等中央和地方媒体作了全方位的报道,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4d4acee0f8739fe2de116aece7759472